明愛賽馬會婚姻培育計劃-親密頻道

Caritas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  Intimacy Channel

  • Home 主頁

    • What is Intimacy 何謂親密
    • Intimate Journey 親密旅程
  • About Us 關於我們

    • Mission and Vision 計劃理念
    • Target Group 服務對象
  • Our Service 服務內容

    • New 最新活動
    • Consultation 個案諮詢
    • Professional Training 專業培訓
  • More 更多

    • Article 文章分享
    • Overview 明愛服務簡介
    • Resources 資源庫
    •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 E-exhibition 展覽閣
  • More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logo for web.png
    • All Posts
    • 親密隨想系列
    • 婚姻告白系列
    搜尋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圓形三角形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5月23日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圓形三角形

    「佢成日都唔出聲,我都唔知佢諗咩!但對住朋友佢又可以口若懸河喎!」女士總是投訴。 帶夫婦活動時,總會發現有些人夫在全男班時討論雀躍興奮,可是當返回夫婦一起時,便噤口不言,或是審慎言詞。 他們心裡一定十分重視太太,一言一行也會先考慮太太感受,但這種「重視」卻扼殺了一部分的自己。這樣關係長遠能走下去嗎? 常言論:夫婦溝通很重要。 若一方未有開放言論的空間,或是對方未有安全感表達,溝通便會失效。 溝通之先,你有胸襟聽到有機會令你「撻」著的說話嗎?還是更期望他「識做」、懂得「包裝下」、「揣摩你心意」? 想分享一段《孤味》導演許承傑的全新力作微電影《圓形三角形》 破億票房《孤味》導演許承傑全新力作|vivo 首部真實系愛情微電影《圓形三角形》 ● 愛情形不形 - YouTube 文:茉莉 圖:微電影《圓形三角形》 ============================ 喜歡的立即按 Like & Share 明愛賽馬會婚姻培育計劃親密頻道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ntimacy_channel/ Fa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與電影談情〉不惑之年的男與女 觀賞電影《男人四十》的目的,像是在尋找某種共鳴感和指引。在人生路途面對十字路口時,可以有一點參考。 香港的男士平均壽命大約81歲,女士更可高達86歲,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長壽之都。 去到40歲,剛好是人生的中途站,同時也是中年階段的起步點。走過半生路,如何完成人生的下半場,成了一個重要的命題。 電影中的男主角是一名中化科老師,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始於學生時代。能夠把興趣成為終身事業,本是幸福的事情。但面對教學的挑戰,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愛理不理,加上朋輩之間的事業攀比,造成了很多不能說的壓力和感受,只能將之吞在口裡。 男主角的太太專心相夫教子,努力盡好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家境雖說不上是大富大貴,但也尚算是頭頭是道,讓丈夫能夠專心工作。雖然兩名兒子都漸漸踏進成人之年,尤其是大兒子長得成熟懂事,夫婦卻未有為此而欣喜。夫婦反被小兒子的反叛吸乾心力,也造成了似有還無的心理張力與矛盾,隱隱感受到兩人心事重重,貌合神離。 溫醇的太太努力平衡家中的衝突,但她亦是有苦自己知。太太盡其半生奉獻在家庭之中,與社會脫軌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只是近年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你喜歡甜蜜的謊言還是喜歡真誠的碰撞?」 詠儀主動求助,因為感到丈夫漸漸對她失去性慾,丈夫辯解不再廿二。她內心卻感到不安,疑惑只是三十,這樣下去可行嗎? 「唉……講咩姐?又係你要我講,講完你又唔啱聽……咁有意思咩?」正藍眼睛下垂,用低沉的聲線緩慢的吐出。 詠儀強忍著淚泡瞪眼回應:「我沒想過你會這樣說。」 說罷,他嘴巴又再緊閉上。她的眼睛快速左右兩邊轉動,我仿彿看到靜坐著的她焦急地在房間兩頭托頭踱步,陷入了迷惘的思考。 空氣瞬間凝結了…… 上次會面大概是這樣。 事隔兩週,詠儀已見憔悴。 「其實我是知道的,他總是迴避我…」 「但我是想他學懂怎樣愛我才來見輔導。 沒料到他竟這樣說,我不知道如何繼續下去……」 「你是希望他來輔導後,就可以說出你期待聽的甜言蜜語嗎?還是你渴望了解真正的他在想什麼?」我問。她呆了呆,似乎聽不明白。我重問一遍:「你喜歡甜蜜的謊言,還是接受真誠的碰撞?」 詠儀默不作聲,我陪她沉默,同時在觀察她是聽不懂還是不想懂。 她低頭沉吟了半嚮之後,終於開口說話了「我想要真誠,也想要甜蜜;我不想要謊言,也不想要衝突。」 「這樣的期望,真實嗎?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婚後才發現性格不合?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婚後才發現性格不合?

    不少人在婚後發現與伴侶有越來越多不合拍的地方 奇怪的是 其實很多時拍拖時他們已知彼此有這些差異 但不知為何總是在婚後某一時間便感覺大家越來越夾不來 究竟怎樣才算是「夾」? 大家有著相同的嗜好或喜好?價值觀相近?背景相近? 可是無論大家有多相似 都總會有不同的地方吧? 有人說找一個與自己不相似的人 才可以互補不足 可是兩個太極端的人要一起生活 每天看什麼都不順眼 感覺也真是夠累的 如果單以條件去篩選適合的伴侶 難免出現後來才發現對方不相配的感覺 感情初期大都被感覺沖昏頭腦 明明一早已看到對方很礙眼的特質 當下你總會告訴自己 兩個人相處都需要互相包容及妥協 你其實亦深知世間上也不會有100%符合自己理想條件的人 可是這份妥協就像是魔法一樣 隨感情年月增長而失效 後來你不想再妥協 更開始質疑為何對方越來越不順眼 實情是對方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變的可能是大家的感情 又或是自己的能耐度 與其去追溯是誰變了或是不夾的地方有多少 倒不如問問為何感情變了? 當一段關係時間久了 熱情亦隨之下降 取而代之是更穩定的感情基礎 然而 對方看不順眼的地方 也慢慢被逐一發掘出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甜蜜蜜的苦澀味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甜蜜蜜的苦澀味

    兩人親密的建立與形成,取決於很多因素,難以一概而論。但肯定的是,親密的開始多都是不經意的,沒有預計的。 黎明與張曼玉的相遇,只是生命中一個偶然。因為相似的背景在生活中漸漸出現了很多交織點,包括工作、進修、及後期的一同攪生意,擺年宵攤位。慢慢累積出來的生活經驗,把兩人漸漸地拉得愈來愈近。 兩個人各自本有人生議程,張曼玉要賺錢,黎明要娶小婷。彼此本都只是對方的過客,並非目標。但在不知不覺間,他們倆人已互生情愫,互相依存,承載了彼此的情感。 張曼玉在年宵中的失利,損失慘重,嚴重打擊了她來港的目標。在她最脆弱的時候,身邊的黎明正好成了她的依靠。黎明想安慰張曼玉,不論是以同志身份,還是朋友身份,他都希望張曼玉能夠好一點。邀請她回家吃餃子,在身邊無親人的倆人,更加強烈地渴望靠近對方取得溫暖。 在欲拒還迎的身體曖昧下,突破了彼此關係中的臨界點。不論是情感經驗、身體經驗以及生活經驗,都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另一種關係。只是當要以認知理解他們的關係時,就出現了「當機」,運算不到。尤其是兩人心知肚明,小婷才是黎明的目標。只是他們選擇暫時放下理性,容讓情感和身體主導。 人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如何好好說再見?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如何好好說再見?

    C今年28歲,她自問每一段感情都全情投入,認真看待,但最後都未能開花結果,甚至遇上不少坊稱「渣男」,被傷害得遍體鱗傷。她不明白,自問自己外在條件不差,為甚麼戀愛的道路會走得比別人都崎嶇、煎熬。 回想感情路上開始走下坡,是大學二年級開始。 當時她與拍拖半年的男友處於熱戀期,每天保持著甜膩的訊息來往,一有空便去約會,兩人甚至有談過會否進一步開展同居的生活。 殊不知,男友突然間失去聯絡。 一天、兩天、三天的時間過去,C都聯絡不到她的男友。 電話沒人接聽、訊息已讀不回,她很焦急,擔心對方出了甚麼意外,但由於兩人沒有親近的共同朋友,所以也沒有渠道得到更多資訊。她也不知道對方住所的地址,不能上門了解狀況,心裡不斷翻滾。 然後,她發現在社交網站上,自己已經不在對方的好友名單內。 朋友的綜合分析是:C,被分手了。 她不願意相信,一個親密的戀人、一直以來的呵護備至,兩人的感情等等,突然都憑空蒸發了。 後來C收到與男友同校的友人傳來消息,確認男友一切安好,C便墮進了沮喪的深淵。 被分手後的三年間,C不斷反覆思考,到底發生甚麼事情,到底自己哪裡不好,以致男友要這樣離開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Intimacy Words 親密愛語〉

    婚姻關係穩定就足夠? 不說話 不代表是接納 不爭吵 不代表關係好 不分開 不代表依然愛 我們會否過於追求相處的安穩與寧靜, 而避免與對方有太多深層的溝通? 我們的關係是否只有表面的和諧, 卻沒有彼此內心連結的靈魂? 沒有靈魂和生命力的關係 終究不能把人留住 即使你的軀體仍在 心一早已抽離了 即使能保存婚姻的外殼 但我們不能在婚姻內找到了滿足 這種「偽親密」 很多時是婚姻決裂的前奏 如想要保護你的婚姻關係 請時刻為婚姻注入養份及生命力 不要讓活生生的兩個人留在已死的關係中 文 : 文ly 圖:James Hose Jr on Unsplash ============================ 喜歡的立即按 Like & Share 明愛賽馬會婚姻培育計劃親密頻道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ntimacy_channe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ARITASJCIC Email: fsintimacy@caritassws.org.hk T
    與電影談情_真愛與幻愛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與電影談情_真愛與幻愛

    (內文有劇透) 一套高質的電影,除了官能上有足夠的刺激外,往往能夠帶給觀者有深一層的思考和共鳴,「幻愛」這套電影就兼備了兩者。 一個愛情故事要感動到人,首先要故事本身有吸引之處。而要做到吸引,就是故事的情節要游離在現實與想像之間。若故事寫得太現實,雖然很貼地,卻失去了愛情那份似夢迷離的魔力。相反,故事寫得太虛幻,就難以引起共鳴,予人一種疏離感。 真真假假的愛情關係 成功的愛情故事通常能把現實與想像交織在一起,使人難分真假,這才有味道。 「幻愛」是一個有關患有精神病的人與一名心理學學生的愛情故事。兩個都是孤獨的存在,在未有相遇之前各自以不同的方法去慰藉心靈的空虛。男主角深明自己患病的限制,不配有愛情。因此寄情教學工作,積極參與互相小組,面對母親去世也努力地活好自己。因為他有著母親對他深厚的愛,才能夠以活得好去回報母親。 女主角童年時受到母親的虐待,亦因母親的榜樣,她學會了以身體成為了生存的本錢。然而,內心深處卻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甘願把身體奉獻換來一刻被憐愛的幻覺,同時把尊嚴換取生存,成為向上攀爬的途徑。對她而言,一切都是交易和計算,並沒有所謂的真
    〈Intimacy Words親密愛語〉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4月1日

    〈Intimacy Words親密愛語〉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可以既成熟,同時展現一點孩子氣 一對夫婦走進輔導室,訴說著婚姻中遇到的問題。 說著說著,先生吐出一句:她現在都不撒嬌了! 一石激起千重浪,太太接著連珠砲發的訴說著自己的委屈。 自生孩子開始,自己不斷忙著照顧孩子、先生、家庭和工作,忙得喘不過氣,壓力甚大。先生未能多加協助,還要整天像個小孩一樣要她照顧,她都要瘋了!還怎能向他撒嬌? 先生聽罷不置可否,只輕輕的說了一句,自己也需要太太的愛。 輔導員帶領夫婦探討這個議題。 原來,先生認為自己也很努力和太太一起照顧孩子,但太太能力比較高,認為自己幫不上忙,會拒絕自己參與,日常也對自己頗多埋怨。 他感覺自己不被需要,不被認同,感覺無力和沮喪。 他希望太太能夠多信任和依賴自己。 對他來說,若太太向自己撒嬌,他可以感覺到太太對自己的信賴和願意與自己親近。自己是對方的partner,與太太是互相扶持的。 而另一方面,他日常工作繁忙,自有孩子後,轉換成父親的角色也對他構成了壓力,他偶爾也會想向太太的撒嬌,尋求一點的慰藉,讓他知道即使自己不是完美,也可以達不到太太的期望,但對方仍願意愛護和包容自己。
    《你有想過出軌嗎?》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1年2月4日

    《你有想過出軌嗎?》

    當這一句問題來到,我腦中想的是我會不會和伴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係,所以很快便回答「不會!」但當這問題轉換成「你接受到伴侶會出軌嗎?」我腦海中想到的是當他對我的情感投入部份轉移至其他異性身上,我已感到難受,所以回答『應該連他情感轉移也接受不了。』 原來我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要求是如此的不一樣,出軌的線放於自己或伴侶身上是如此的不一致。仔細思考,若果兩條線的基準是相同,我會那麼快地斷言「不會!」嗎? 每一段關係開展了,總有高低起伏的時間,過了熱戀期後,如何保守自己的心忠誠於在一段已變平淡的關係上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情感交流也是每時每刻發生,有時感情的萌芽是靜悄悄的到來,稍一鬆懈,可能已難以抽身。在高舉個人主義、講求快樂的氛圍下,時刻有機會遇上自己欣賞而又富有魅力的異性,相處時如察覺對方也對自己有意,所謂「緣份之門」便會趨近。要保守自己的心,要時刻警覺,才能讓你時刻在意識下作抉擇。選擇是否打開這一扇門享受久違的甜蜜與曖昧?還是趕緊提醒自己,多考慮每一個行動下另一半的感受,因為關係的信任建立有雙方參與的成份,伴侶活生生的心是握在你的手中。信任受傷過後並非簡單
    《交換戒指,其實交換了甚麼?》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1年2月4日

    《交換戒指,其實交換了甚麼?》

    戒指作為婚姻的一個記號,歷史悠久。在未有面書的年代,這個記號能讓人即時辨別出一個人的婚姻狀況。 一般認為,婚姻關係講求情感專一。所以,婚戒可以是一個提醒,讓人留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約束自己不要陷入曖昧不清的關係。因此,婚戒能顯示我們的身份之外,也提醒我們避免作出越界行為。 當然,戒指本身沒有神奇力量,不能把穿戴婚戒的人變得專一。再者,很多已婚人士也不會穿上戒指。因此,婚戒所產生的實際用途並非如想像中重要。 証婚人在儀式中必然詢問一對新人有沒有準備交換的信物,以作為結婚的憑證。這個交換戒指儀式,是婚禮中的高潮位,配以莊嚴的氣氛和悅耳的音樂,無論是男女主角還是見證嘉賓,都會為之動容。作為信物的小指環,不只是儀式中的道具,更是承載倆人真愛的記號,反映相愛的人心中純真誠懇的意願。因此,人容易把婚戒的價值作為量度對關係重視程度的指標。 婚戒也是顯示信念的聲明。圓形的戒指反映對婚姻關係能夠圓滿的期盼。婚戒也如孫悟空頭上的金剛箍,甘心樂意地為了所愛的人,約束自己,收心養性。婚戒也代表了自己已被他人所獨佔,是屬於別人了。 很多人進入婚姻,縱使沒有宗教儀式,總會
    《在婚姻裡,我們接軌了嗎?》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1年2月4日

    《在婚姻裡,我們接軌了嗎?》

    還不到50歲她便當上了嫲嫲,但其實兒子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兒子離婚了,而孫兒又有發展障礙。這位年輕嫲嫲,無論丈夫、兒子及孫兒她都照顧周到,更要兼顧工作,她坦言壓力已大到徘徊在臨界點。面對這位八面玲瓏的年輕嫲嫲,我腦裡彷彿看到她一個人駕駛著大帆船在洶湧的海面上航行的畫面。因為見證了母親的婚姻破裂,她誓言自己的家庭必須要完整無缺,因此她不介意拼了命去維繫這個家。 後來,她不止一次發現丈夫與家中的傭工有親密舉動。為了顧全大局,她沒有當面揭穿丈夫,只是不斷語帶相關地向丈夫暗示,請對方收歛。她的情緒一下子崩塌下來,好不容易地才能向社工訴說感受。細聽下,原來丈夫在很多年前都曾出軌,當年丈夫矢口否認。因為她不允許自己像母親一樣走上離婚之路,所以她選擇了原諒丈夫。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只要一家人能齊齊整整,就足以令她甘願奉獻自己的所有。我問她丈夫出軌後大家有討論彼此關係的問題嗎?丈夫都是對婚姻有相同的期望和目標嗎?她坦言這麼多年來都不知道丈夫的想法,事件發生後,丈夫每次都以否認及持續的沉默作回應,令她不得要令。最後,她只能苦口婆心地勸丈夫珍惜這個家來了結話題。 夫婦
    《愛你,不理?》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1年2月4日

    《愛你,不理?》

    一位女性朋友苦惱地跟我說:「上星期我需要做一個小手術,留院幾天。雖然情況不至危殆,但仍是有風險,所以很擔心又緊張。這個時候,當然覺得男朋友會陪伴、關心、著緊自己,會自動自覺來照顧我啦,這很自然吧… …」。朋友帶著很不自然的語氣來表達這個「自然」。究竟這個「自然」是否真的會自然而然發生呢? 現實上,當然這個「自然」沒有自然地出現,所以才有這段對話啦! 「他竟然一日都無探過我,他話因為工作好忙所以趕不及過來。有一晚他應承送飯給我,結果晚上九點仍等不到他出現,最後還是拜託了朋友買飯給我。究竟他愛不愛我? 心裡面有沒有我?」 朋友聲淚俱下,突然吐出一句,「我正考慮跟他分手!」。「一個不關心我的人,真是愛我嗎? 我要跟他分手嗎?」,朋友拋下兩個傷心欲絕的問題。 究竟當中有沒有愛,該如何判辨? 愛,從來都是抽象並難以掌握,所以才令人又嚮往又迷惘。因為如此抽象,行動便成為了具體呈現及衡量愛的方式。大部份人都認為如果愛一個人,「自然」會用不同方法關心對方,例如:慰問、陪伴、照顧等,這都看似是理所當然,毋須質疑的事。不過,沒有這些行為又是否代表真的等於沒有愛? 這
    《婚姻告白:專一關係是美麗傳說?》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0年12月22日

    《婚姻告白:專一關係是美麗傳說?》

    親密關係講求專一,但究竟專一的意思是什麼?我們少有清晰的理解。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渴求專一關係。但如何實踐專一,就像在迷霧中摸索,碰釘的人多,受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更重要的是,究竟專一關係是否真實存在,還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專一既不是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是可操作的技術,而是一種觀念、一種價值。 同事有一位朋友,與男朋友的關係維持了數年,感情一般。身邊人都勸她分開,令她留下的原因,只是覺得男朋友對她專一。聽起來,專一是優點。然而,她所指的專一,是男朋友在同一時間內,並沒有發展其他關係而已。這大概也是大部份人對專一的基本理解。 專一,若只理解為選擇停留在一段關係中,沒有同時間展開另一段關係,這種專一其實並不罕見。然而,沒有發展其他親密關係,並不保証就會用心經營已有的一段關係。單純地留守在一段關係中,可能只是懼怕「不專一」的惡果和罵名,而非認同專一對親密關係的重要性。例如中國傳統社會對通姦的懲罰是「浸豬籠」,為了避免受到這種極刑,專一地留在一段關係中就成為了十分合理的選擇了。 在親密關係中,除了講求合理,其實更需要合情。專一,並非只是權衡輕重的理性決定,
    《慾望雜思》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0年12月18日

    《慾望雜思》

    亞明面容沮喪,亦表現焦慮。與他第一次會面的時候,他甚至哭了出來。 他有偷拍裙底的習慣,維持了年多的時間,最終在一次偷拍過程中被拘捕,之後感到極之惶恐,也因著自己斷送了大好前途而十分懊悔。 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亞明,心情十分迷惘和混亂。來見輔導之前,見過律師、臨床心理學家,甚至精神科醫生。然而,不同的人都只是叫他不要再偷拍,建議他經一事長一智。道理明白,只是未能正視他內心真正的問題。 社會慣於把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歸咎於個人自制力的問題,對於行為的成因,也許由於太過複雜,很多時候只會輕輕帶過。亞明憂慮的地方,就是連自己也沒有信心將來不會再偷拍。在未有對症下藥的情況下,擔心日後再次犯下彌天大禍。更糟的,是連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甚至懷疑自己心理是否出現問題。 正所謂「食色性也」,慾望人皆有之,無論是食慾還是性慾,都是予生俱來,不用學習。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處理慾望,而非否定和壓抑。食慾讓身體有饑餓感,提醒我們進食,吸收營養,對生命的存活十分重要。長期失去食慾,如厭食症,所導致的問題很大。 當然,食慾不只是為了生存,要不然世上就不需要有這麼多美食。除
    《身體經驗教育》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0年12月14日

    《身體經驗教育》

    小時候很頑皮,喜歡尋找刺激。記得有一次小學時的我曾因著好奇爬到屋頂去,然後探頭望下樓高八層的地面。回想起來,其實當時十分危險。 作為男孩子,最常有的身體經驗應該是體罰吧。幼時常常闖禍的我,「籐條炆豬肉」就成為了童年的常餐。 除了體罰,正面的身體經驗著實不多。傳統父母很少會擁抱孩子,或許反過來說,男孩子對於身體親密也沒有太強烈的需要吧。反而在家庭和學校裏,早就學會了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種適度的距離。 踏入青春期,身體開始發育,對身體的疑惑和迷惘也日益增加。例如不同部位長出毛髮時所產生的不安,並尋找處理方法,都是認識和接納身體的重要過程。 作為男孩子,踏入青春期才漸漸意識到陰莖除了排出多餘水份外,也有其他重要的功能。但在家庭和學校裏好像從來都沒有人認真教導過究竟應如何理解自己的「子孫根」。只知道人與人之間在身體上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僅此而已。 數年前進入性教育的行列,參與了針對男孩子的性教育課程設計和推廣。其中一個重要題目,是預防性侵犯。我們會教育學生、家庭和老師,認識性侵犯及其處理方法。當中涉了如何分辨好壞的身體經驗,尤其是對於白紙一張的孩子們,認識身
    致「感情處理失當」的你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0年12月4日

    致「感情處理失當」的你

    長時間在講求紀律和競爭、著重表現操練的運動世界下,教練、隊員及運動員很容易將人的焦點放在表現上,會追問可否再超越?如何可以再快一點?動作再難一點?當小毛病影響表現,便會被責怪或感到自責?務求將表現極限提升,再提升。運動世界裡,教練會想盡方法激勵你、挑起你的鬥志,甚少安慰你、不會認同你的努力、不會考慮你的感受,除非憤怒可激發你的動力,否則你的情感一直被無視,沒有人在乎你軀體上和情感上的痛苦,使至你也習慣把「感受」、「感情」這部份冰封。人們只看重你的表現,直至你有所成就,人們才會釋出尊崇、欣賞、信任的正面情感,令你誤以為權力、名氣為身份中最重要的部份,令你只看重和經營自己的成就。 你也是人,也會渴望愛和被愛,渴望親密。與人親近的路徑可靠情感、思想、身體。身體告訴你有與人連結的需要。 也許,你不太懂得與人有情感、思想上的交流;也許,從來也未有人看重你的想法和感受;也許,你曾在性或感情上被傷害過,你只是把你的經驗重蹈覆轍。 也許,對你來說,與人身體親近容易,與人情感交往困難;赤裸身體容易,剖白內心困難;性交容易,戀愛困難。 是的,經營情感要花大量的時間、
    《Freeze的權利》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0年12月4日

    《Freeze的權利》

    最近新聞都在報導一宗涉及某知名運動員及教練的性侵案件,看得人難過,也深感現今「性與親密」教育的匱乏。 面對指控,此案的事主以「沒認真處理感情問題」作回應。 姑勿論他是以此為藉口作開脫,還是真正對於「界線」和「親密關係」這議題有偏差的理解,都似乎忽略了「雙方同意」的必要性。 同時,這也反映了現今社會仍存在一種意識— 假如是私人關係,即使越界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和接納的。 更甚者,不同人士可能會走出來質疑: 如果對對方沒好感,為何女方會單獨與他外出? 會不會是女方作出了甚麼暗示讓對方以為他們可進一步發展? 如果女方不同意,為何她不拒絕或直接離開? 慢慢的,出現一種責怪受害者(victim blaming) 的狀況。 可惜的是,在不少情況下,我們看見受害者的一方也會投入了這個責怪自己的視覺,阻礙他們尋找外界的幫助。 從性與親密的角度,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些狀況? 首先,關於好感。 沒有經過確認的好感不見得一定是「好感」。 即使好感存在,受害者對加害者有好感與她是否同意與對方有親密的身體接觸也絕對是兩回事。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會情感上與人親近,可能出於欣賞、尊
    《慾念》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0年12月4日

    《慾念》

    作為「親密」的社區教育者,看到有公眾人物把「性侵」修飾為「沒有認真對待和處理感情問題」,覺得需要澄清「感情」與「身體」親密的「迷思」: 1. 你對一位異性有生理反應,並不代表你對她有感情。願意發聲的受害者有百多位,假如事件都在10年內發生,大約每一個月便有一位受害者。「感情對象」轉換得這麼快?你確定那是「感情」嗎?如果那是感情,你會在乎她們的感受和傷害?你有嗎?否則,那只是慾念! 2. 感情是雙向的。在受害者簡短的描述,她願意和你單獨外出,只代表她們信任你,有機會是視你為師、視你為友,但不代表她們願意讓你有身體「親密」接觸!即使你對「她」真的有好感,那也只是你單方面的感情! 3. 任何關係、任何發展階段,尊重也是人與人基本相處該保有的態度。即使關係親如夫妻,私密的身體接觸也需要對方的同意。 4. 曖昧是探索和確定關係的時期,有時會用身體語言表達和試探,但方式也有一定「界線」。的確,很多人會靠身體反應及距離猜度大家的關係親疏,又會嘗試用「拖手」作表白方式,試探對方對關係的認可,但不可能一開始便用接吻、愛撫等的親密行為去作確定關係的形式。 5. 未得
    《CHECK LIST》
    Jockey Club Project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Enrichment Intimacy Channel
    • 2020年12月4日

    《CHECK LIST》

    最近看了一條網上的短片,引發起一些思考,想和大家分享。 看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理想對象」的CHECK LIST,有趣的是CHECK LIST上通常全都是優點及強項。然後我們拿著這份CHECK LIST 尋尋覓覓,希望找到心目中的「完美伴侶」。 完美無瑕的人又是否真的存在呢?就算真是有一個能夠於CHECK LIST中取得全的人出現時,又是否真的是完美配對呢? 這份CHECK LIST會引導我們找到合適的伴侶,還是會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誤以為對方是完美的伴侶?尋尋覓覓,究竟我們想找一個滿足「我」渴求及幻想的人作伴,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我願意從他/她的不完美中看得出完美的人去建立一份親密的關係呢? 因為不完美,才有發現彼此的空間,才有互相補足的地方,才有共同學習的歷程,才有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 願意接納對方不完美的部分才能真正看到完美的他/她。 文:愛莎 影片出自:囂搞 Shaogao|囂搞與北鼻分手的故事 ============================ #明愛賽會馬會婚姻培育計劃親密頻道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Intimacychann
    1
    2
    香港明愛家庭服務
    Get social with us!
    ​​與我們連結
    明愛賽馬會心泉發展中心
    歡迎下載明愛婚姻體檢App
    apple store size.png
    googleplay size.png
    • Facebook社交圖標
    • Instagram
    Share your thoughts! 分享您的想法

     

    ​            ​+852 3618 4460

    ​

                fsintimacy@caritassws.org.hk​​​

    Copyright © Caritas Family Service. All Rights Reserved.